logo

COP26 序

Posted in 專題報導

聯合國氣候峰會,各國領導人的決策是大家關心的焦點,世界是否朝著共同目標前進?地球暖化是否有可能減緩?透過網路串流以及臺灣媒體的報導,湛為這次議題做一個專題,希望更深入了解這個會議內容,並分享給更多關心環境的人。
開幕日當天,有許多演講想告訴各國領導人此次會議的決策是非常有影響力,不僅是對整個地球,還有未來下個世代,本次想分享Brianna Fruean在開幕日的演講,她來自薩摩亞,一個南太平洋上的島國,她呼籲各國的領導人,In the Pacific we are not drowning we are fighting!

讓各國的減碳政策達成共識是本次會議最主要的目標,然而各國的能源政策、經濟貿易、政治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各領導人在會議裡所提出的承諾。
臺灣能做什麼?
雖然本次會議台灣官方代表未被邀請與會,政府仍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減碳策略,為全球盡一份心力,而身為公民的我們也要更了解世界的走向,並監督政府對減碳目標的執行力。
然而全球暖化到底多嚴重又導致了什麼氣候問題呢?為什麼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各國能源政策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根據持續進行中的大氣科學研究數據可以確定地球整體環境還在惡化,Our World In Data報告指出1750年後,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不斷上升,2021年因為covid-19疫情才有稍微降低。

以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中國、美國、歐盟、印度超過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但是氣候變遷會影響全部國家,若中、美、歐、印能遵循此次會議的共識,將會是減緩地球暖化速度的一大助力。

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不止二氧化碳,若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來看,1970至2019年間,總排放量依序為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LULUCF*產生的二氧化碳、氧化亞氮、氟化氣體。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 LULUCF : Land Use,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氟化氣體F-gases : 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與六氟化硫SF6
更多有關溫室氣體資訊請參考修訂版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南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6 Climate Change 2021),自1850年來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溫度上升,人為活動為主因,也就是下圖灰色區域。

舉辦COP是希望世界各國能攜手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現況並未與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目標*同步,因為各國的經濟與工業發展程度不一,進而影響在本次會議中的談判策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指出,在各國2021年8月前的減碳政策下,預估2030年溫室氣體的碳排放量,都超過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至2 ºC 範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圖左區塊為遵照2010年政策、現今政策、提出無條件及有條件的國家自訂貢獻量*時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右區塊為2030年全球上升1.5、1.8及2 ºC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也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希望各國領導人齊聚商議以制定更利氣候的國家自訂貢獻量*的原因。

*全球暖化上升溫度控制在1.5 ºC
*國家自訂貢獻量 NDC: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cop26開幕日播放的影片,氣候變遷在各地造成極大影響,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需要立即執行!